2023-03-19汽车史记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到什么时候结束
大家好,小编为大家解答史记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到什么时候结束的问题。很多人还不知道史记是从什么时候写到什么时候的历史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《史记》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,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(前108年)共3000多年的历史。太初元年(前104年),司马迁开始了《太史公书》即后来被称为《史记》的史书创作。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,才得以完成。
扩展资料:
《史记》全书包括十二本纪(记历代帝王政绩)、三十世家(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、勋贵兴亡)、七十列传(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,主要叙人臣,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)、十表(大事年表)、八书(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、乐、音律、历法、天文、封禅、水利、财用)。
《史记》共一百三十篇,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,比《淮南子》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,比《吕氏春秋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。《史记》规模巨大,体系完备,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,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。
《史记》分本纪、表、书、世家、列传五部分。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。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,各种体例分工明确,其中,“本纪”、“世家”、“列传”三部分,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,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,由此,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“纪传体”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史记
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《史记》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。
《史记》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,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,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。太初元年,司马迁开始了《太史公书》即后来被称为《史记》的史书创作。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,才得以完成。
扩展资料:
创作背景:
东周时期王道废弛,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,以致明堂、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。汉朝建立后,萧何修订法律,韩信申明军法,张苍制立章程,叔孙通确定礼仪,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,《诗》《书》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。
取材
《史记》取材相当广泛。当时社会上流传的《世本》、《国语》、《秦记》、《楚汉春秋》、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,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,都是司马迁写作《史记》的重要材料来源。
特别可贵的是,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,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,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,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,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,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,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。由于取材广泛,修史态度严肃认真,所以,《史记》记事翔实,内容丰富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史记
《史记》是一部通史,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叙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。全书共一百三十篇,有十二本纪、十表、八书、三十世家、七十列传,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。
这一时期有:
朝代 起止时间
夏 公元前2070年—前1600年。
商 公元前1600年—前1046年。
西周 公元前1046年—前771年。
东周 春秋 公元前770年—前476年。
东周 战国 公元前475年—前221年。
秦 公元前221年—前207年。
西汉 公元前206年—公元24年。
《史记》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,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(前122年)。
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。据司马迁说,全书有本纪十二篇,表十篇,书八篇,世家三十篇,列传七十篇,共一百三十篇,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。
班固在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中提到《史记》缺少十篇。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《景帝本纪》、《武帝本纪》、《礼书》、《乐书》、《律书》、《汉兴以来将相年表》、《日者列传》、《三王世家》、《龟策列传》、《傅靳列传》。后人大多不同意张晏的说法,但《史记》残缺确凿无疑。
扩展资料
《史记》最初没有固定书名,称“太史公书”,或“太史公记”,也省称“太史公”。据现知材料考证,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《史记》的,是东汉桓帝时写的《东海庙碑》,此前“史记”是古代史书的通称。从三国开始,“史记”由通称逐渐成为“太史公书”的专名。
《史记》取材相当广泛。当时社会上流传的《世本》、《国语》、《秦记》、《楚汉春秋》、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,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,都是司马迁写作《史记》的重要材料来源。
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,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,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,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,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,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,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。由于取材广泛,修史态度严肃认真,所以,《史记》记事翔实,内容丰富。
参考资料来源:人民网-《史记》是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治国宝典。
百度百科-史记
史记》涵盖了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122年的时期。史记》是一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传记性历史书籍。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传记体史书,记录了从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四年的3000多年历史。它是司马迁写的第一部中国传记式通史。它记录了从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的3000多年的历史。
公元前104年,司马迁开始撰写《太史公书》,后来被称为《史记》。这项工作历时14年,直到公元前90年才完成。史记》被列为 "二十四史 "之首,与后来的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一起被称为 "四史之首",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他开创的传记编撰方法被后世的 "官修史 "所继承。
史记》也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,在中国文学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它被鲁迅称赞为 "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",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。刘向等人认为,该书 "善于排序和说理,论证而不浮夸,定性而不庸俗"。它的历史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,长达3000多年。史记》涵盖了约3000年的中国历史,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年(公元前122年)。根据司马迁的说法,该书由12章、10表、8册、30个家族章节和70个传记组成,共130章,约526,500字.。
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,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,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,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,如果大家喜欢作者,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,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,谢谢大家了。
《史记》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,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,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(前122年),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.全书略于先秦,详于秦汉,所述秦商鞅变法至汉武帝晚年的历史,约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三左右.据司马迁说,全书有本纪十二篇,表十篇,书八篇,世家三十篇,列传七十篇,共一百三十篇.“本纪”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绩;“表”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;“书”是个别事件始末的文献记载,分别叙述天文、历法、水利、经济、文化、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,它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;“世家”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;“列传”则是各种不同类型、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.班固在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中提到《史记》缺少十篇.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《景帝本纪》、《武帝本纪》、《礼书》、《乐书》、《律书》、《汉兴以来将相年表》、《日者列传》、《三王世家》、《龟策列传》、《傅靳蒯列传》.其中《武帝纪》、《三王世家》、《龟策列传》和《日者列传》四篇由汉博士褚少孙补缺.《汉书·艺文志》载冯商续补《太史公》七篇,韦昭注云冯商“受诏续《太史公书》十余篇”,刘知几认为续补《史记》的不只是褚,冯两家,而有十五家之多.“《史记》所出,年止太初,其后刘向,向子欲,及诸好事者,若冯商,卫衡,扬雄,史岑,梁审,肆仁,晋冯,段肃,金丹,冯衍,韦融,萧奋,刘恂等相继撰续,迄于哀平间,尤名《史记》”.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,但《史记》残缺是确凿无疑的.《史记》以后的历代正史,除极个别例外,都是由朝廷主持、按照君主的意志修撰的,是名副其实的官史.而司马迁虽然是朝廷的史官,《史记》却并不体现最高统治者汉武帝的意志.据说武帝读《史记》后,对其中几篇感到愤怒,下令加以删削,这也是有可能的.司马迁写《史记》秉笔直书,在某些方面,敢于批评朝廷,这是封建统治者所不能允许的.朝廷对《史记》既憎之,又重之,秘不示人,阅读范围限制于朝廷上层的极少一部分人中.朝廷曾下诏删节和续补《史记》.《后汉书·杨终传》云,杨终“受诏删《太史公书》为十余万言”.被删后仅十余万言的《史记》,在汉以后即失传,以后一直流传的是经续补的《史记》.。
(补注:许多人认为褚少孙是《史记》的主要续补者,但是他到底补缺多少,各人说法不一.张晏认为褚少孙续补四篇.但姚振宁在《隋书·经籍志考证》中说《史记》缺少十五篇,全由褚少孙续补.有的人认为《傅勒列传》文章,格调酷似司马迁,褚少孙未必能写出如此文章.。
《史记》取材相当广泛.当时社会上流传的《世本》、《国语》、《国策》、《秦记》、《楚汉春秋》、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,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,都是司马迁写作《史记》的重要材料来源.特别可贵的是,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,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.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,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,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.由于取材广泛,修史态度严肃认真,所以,《史记》记事翔实,内容丰富.。
黄帝时代(约公元前3000年) 到 汉武帝元狩元年(公元前122年)长达3000年的历史。